关闭

市政府工作部门

县区、开发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龙山区 西安区 经济开发区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辽源市医疗纠纷调解办法》的决定

发布时间:2024-03-14 15:38 信息来源:辽源市司法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驻市各中省直单位:
 
  经2024年2月26日辽源市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辽源市人民政府决定对2010年11月23日发布的《辽源市医疗纠纷调解办法》(辽源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六条中“卫生行政部门”修改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二、将第七条改为第九条,内容分为保险公司参与及保险公司支付两部分,删除第一款“监督”内容,第二款增加“仲裁机构调解或作出裁决”内容。
 
  三、将第十二条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除原申请鉴定、法院起诉外,增加“或者依据医患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内容。
 
  四、将第十六条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不再受理调解申请或终止调解情形中,除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外增加“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内容。
 
  五、在第十七条第二款“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增加“或者依据医患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内容。
 
  六、将第十八条第二款中“应由”改为“经”,“签名或者按指印”改为“签字或者盖章”。
 
  七、在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经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可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后,增加“双方当事人也可以依据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确认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效力”内容。
 
  在该条第二款“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后,增加“或经仲裁机构依法确认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有效”内容。
 
  八、将第二十二条第(四)项中“且经劝说无效的,公安机关有权责令其家属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修改为“且经劝说无效的,按照规定处理。”
 
  九、将第二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拖延赔付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予以处罚。”修改为“在本办法实施过程中,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未依法履行保险责任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予以处理。”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辽源市医疗纠纷调解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辽源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1日
 
 
 
  辽源市医疗纠纷调解办法
 
  (2010年11月23日辽源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发布 根据2024年3月11日《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辽源市医疗纠纷调解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及时调解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有效化解医患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和平安医院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检查、诊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形成的各类医疗纠纷的调解。
 
  第四条  医疗纠纷的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及时、便民、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五条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化解社会矛盾、专门调解医疗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由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成立,在市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置工作,组织各类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场所的治安管理,依法处理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第六条  各新闻媒体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第七条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调解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激化;
 
  (二)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医疗纠纷,教育医患双方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
 
  (三)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原因,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见、建议;
 
  (四)制作书面调解协议;
 
  (五)提供医疗纠纷调解咨询服务;
 
  (六)向司法、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报告医疗纠纷调解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医疗纠纷不收取费用。
 
  第八条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中负责调解工作的人员要公道正派,热心调解工作,并掌握一定医疗知识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第九条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主持的调解,涉及保险赔付的,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应当派人参与调解。
 
  对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派人参与医疗纠纷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调解或作出生效判决的、仲裁机构调解或作出裁决及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的,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应当及时支付赔偿金。
 
  第十条  参保医疗机构的保险费用从业务费中列支,按规定计入医疗机构成本。医疗机构不得因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而提高现有收费标准或者变相增加患者负担。
 
  第十一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应积极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经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后达成的调解协议,为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理赔的依据。医患双方未经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而自行达成的赔偿协议,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不予认可和理赔。赔偿额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可由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直接受理,并进行调解;赔偿额在10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应当在受理后,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应依法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并暂停调解,待鉴定结论确定后,恢复调解。
 
  第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当事人不同意由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或通过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依法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亦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依据医患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十三条  已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后,医患双方就赔偿额度申请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应当受理。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医务人员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制定医疗纠纷处置预案,报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要如实向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提供医疗纠纷的有关情况,并按下列程序处置:
 
  (一)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及时组织医院专家会诊,并报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二)在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尸检;
 
  (四)告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有关医疗纠纷处置的方法和程序,答复患者及家属的咨询和疑问;
 
  (五)处置完毕后,向事涉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置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过及处置情况。
 
  第十六条  对医患双方当事人符合受理条件的调解申请,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应当及时受理。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在进行调解时发现调解的医疗纠纷可能构成医疗事故或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暂停,待鉴定结论确定后,可恢复调解。如不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可继续调解。医患双方任何一方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且已经依法受理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不再受理其调解申请,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
 
  第十七条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医疗纠纷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指定1名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根据需要可指定若干名医疗纠纷调解员参加调解。医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主持人提出回避要求理由充分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应予以调换;
 
  (二)召集医患双方当事人到专门设置的调解场所进行调解;
 
  (三)医患双方当事人均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
 
  (四)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医患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医疗纠纷应当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1个月内结案。医患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延期1个月。调解到期仍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依据医患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十八条  经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由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须载明下列事项: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方式、赔偿期限。
 
  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医疗纠纷调解员签名并加盖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留存一份。
 
  第十九条  经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按约定履行。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要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第二十条  经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调解协议内容发生争议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经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可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双方当事人也可以依据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确认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效力。
 
  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或经仲裁机构依法确认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约定事项的,对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接到涉及医疗纠纷的治安警情后,应按照下列程序处置: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
 
  (二)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维护医疗秩序;
 
  (三)依法处置现场发生的各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四)对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其家属拒绝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且经劝说无效的,按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或患者家属应依法、文明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因行为过激而扰乱正常医疗秩序或出现其他违法行为。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按规定将尸体移放殡仪馆或太平间。
 
  第二十四条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诊疗规范,保护患者隐私,按照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医疗纠纷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机构未制定医疗纠纷处置预案的,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调解医疗纠纷过程中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占据医疗机构诊疗或办公场所,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
 
  (二)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殡仪馆或在医疗机构拉横幅、设灵堂、张贴大字报等扰乱医疗秩序的;
 
  (三)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四)损坏医疗机构的设备、财产和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的;
 
  (五)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在本办法实施过程中,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未依法履行保险责任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辽源市医疗纠纷调解办法〉的决定》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赵锐) [纠错]